白银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全力推进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建设,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循环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白银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兰州、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18〕14号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办发〔2018〕33)要求,结合白银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着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水平,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宜居的现代化新白银提供不竭动力。

(二)建设定位

以自创区建设引领兰白试验区建设,以兰白试验区建设助推自创区建设。以白银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带动银东、银西、刘川、平川、会宁、正路六个园区(以下简称“一区六园”)协同发展。坚持“集聚产业、输出科技、研究实践、循环互用、精准错位”的功能定位,通过体制机制、产业优化、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合作开放、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等方面创新,着力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人才资源集聚区、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三)建设目标

到2022年,自创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2%,基本建成产业转型升级引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优势资源集约利用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科技体制改革纵深推进。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研发机构和产学研资政协同创新机构。科技支撑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社会民生、生态农业等领域的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6%,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6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

产业转型优化步伐加快。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效应凸显。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4%,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2.85万元/人。

人才资源集聚优势凸显。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和环境,打造一批研发、转化和服务平台,吸聚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创业投资家和创新型企业家。联合各类创新主体,培育和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24个,万人R&D人员达到126人。

开放合作交流持续深化。推进与上海张江等自创区、高新区、经开区和科研机构等跨区域双边、多边科技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发展格局。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96%。

生态文明水平逐步提升。提高产业资源化、集约化、循环化、生态化水平,促进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智能高效转变,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10%。

二、建设布局

坚持核心带动、联动发展、整体推进原则,以“一区六园”为总体架构,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循环经济产业链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稀土新材料、碳纤维材料、光气化等园中园建设为重点,突出特色,精准定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高新区核心区重点围绕有色金属、化工等产业提质扩容,强化技术合作交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智慧园区,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孵化,建成全市高端人才集聚、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引领区。

银东精细化工产业园依托白银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光气化产业园、环保静脉产业园等园中园,重点发展化工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铬锰钛无机盐、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等产业,建成国家级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向西开放现代物流园。

银西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以原料药、化学创新药、化学仿制药、高端制剂、化学药中间体为主的化学药,大力支持中成药大品种剂型改造和二次开发,同时向功能性食品、化妆品及保健品等领域延伸,不断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发展,建成西北最大的化学原料药基地。

刘川新材料产业园重点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为主攻方向,建设稀土新材料、碳纤维、新型铝型材、氟化工等园中园,建成全省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园,科技创新示范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园

平川陶瓷建材产业园重点发展陶瓷建材、艺术陶瓷、农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壮大物流仓储、商贸服务等配套产业,建成西部重要的陶瓷研发制造和向西开放出口基地。

会宁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特色农畜产品、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建成具备较高技术含量和明显地方特色的特优农产品加工基地

正路生态产业园对接兰州新区,发展配套产业。重点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在盐碱地改良、沿黄灌区综合治理、戈壁生态农业等方面开展科学实验与技术研究,建成绿色生态产业试验与研发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体制机制创新

1.创新政府管理机制。落实自创区管委会省级、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自创区管委会内设机构设置、人员选聘、薪酬待遇等方面自主权。设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市编办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安监局、市规划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等。

2.创新政策引导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自创区建设政策,制定出台土地供给、大用户直购电价、人才培养引进、成果转化、税收奖励、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的特色创新政策,建立绩效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试验示范成果。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政府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国网白银供电公司。

3.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加强白银高新区对各园区的指导、带动,统筹各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形成产业互补、协同创新的联合体。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完善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发挥金融机构、经贸组织、白银人才归根工程驻外联络站、重点企业及企业家团队作用,形成完备的创新协同、精准招商模式。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规划局、市经合局、各县区政府等。

(二)产业优化创新

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十大类生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鼓励企业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创造行业标准,推动传统产业从半成品向成品转化,从粗放低效向优质高效提升,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短链向全链循环,从产业分散向集群化发展。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平台,着力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向信息化、集群化、绿色化、高端化、循环化发展。开发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企业。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等。

——有色金属产业。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开展联合重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依托白银有色集团股份公司,重点发展铜、铝、铅锌、稀贵金属及其制品深加工,推进延伸铜基、锌基、稀贵金属等产业链,把白银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铜产业,重点发展高精度铜板带、电解铜箔、精密铜管、电工专用铜杆、超微细电磁线、特种电缆等产品,提高铜材就地转化率。铝产业,促进铝铅锌等有色金属转化加工合金材,实现铝液就地转化、铝材100%就地初加工。铅锌产业,延伸发展铅基、锌基多元合金及超细高活性氧化锌粉、无汞锌粉、高纯锌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打造铅锌合金材料及铅锌粉体材料产业链。稀贵金属产业,重点发展精密硬质合金及深加工制品、大尺寸钨钼板箔材、高性能金属铍材、大宽度高精度铍铜合金带材、铍铝合金、锑系复合阻燃材料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化工产业。依托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加快光气化产品技术开发与工艺研究,大力发展“异氰酸酯、碳酸酯、酰氯和氯甲酸酯”四大光气化产业,打造以TDI为龙头的光气产业链。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重铬酸钠、电镀级铬酸酐、颜料级氧化铬绿和铬黄产品,打造以重铬酸钠和高锰酸钾为核心的产业链。重点发展PVC、甲烷氯化物、氯化聚氯乙烯等耗氯产品,延伸发展聚氯乙烯型材、薄膜、塑料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以氯碱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业链。采用高新洁净煤转化技术,重点发展煤制合成气、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产业,打造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煤化工循环产业链。

——陶瓷建材产业。做优做强陶瓷建材行业,整合各类资源,延伸发展色釉料、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等产品,构建陶土—高端陶瓷、矿石原料—水泥—水泥制品、石膏—建材制品、废渣原料—新型建材等产业链。组建陶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发展陶瓷企业集团,着力建设陶瓷生产示范园区、陶瓷创意产业园区、陶瓷产业总部和陶瓷产业小镇,努力打造“西部陶都”。以集约化、品牌化、循环化为方向,合理培育区域特色建材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墙体、防水防腐密封、节能保温、新型石膏材料等环保建材,加快传统建材升级换代。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建设白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统领,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发挥“中国肉羊之乡”“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绿色果品基地”等品牌优势,重点布局特色农产品、食用油、中药材、畜产品等产业链。延伸开发蛋白粉、糖类、纤维粉、有机肥料、亚麻胶、α-亚麻酸等产品,逐步形成粮油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配套建设农产品仓储物流等冷链设施,辐射带动当地就业和扶贫等社会事业发展。

2.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对新兴产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吸引兰州大学、中科院等院所建设产业园,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大力扶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等。

——新材料产业。依托刘川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布局稀土功能性材料、碳纤维材料、氟化工新材料、凹晶材料等四大新材料产业,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稀土功能性材料,依托甘肃稀土集团公司,重点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研磨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金属及合金产业链,推动稀土新材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碳纤维材料,依托甘肃郝氏炭纤维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素及碳纤维复合热场材料、碳纤维复合芯输电导线以及碳纤维增强汽车零部件、风电叶片建筑补强材料等。氟化工新材料,依托白银中天化工公司重点发展氟锂电池产业,研究开发电子级氟化锂、六氟磷酸锂、新型电解质锂盐以及氟化石墨烯电极材料等配套产业,实现传统无机氟化工优势产业向精细有机氟化工和新能源材料发展。凹晶新材料,依托甘肃西部凹凸棒石应用研究院,构建“凹凸棒石+”产业体系,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凹凸棒石在土壤改良治理、有机农业、戈壁农业、干燥吸附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开发石油钻井添加剂、干燥剂、吸附剂、抗菌剂、涂料等材料。

——生物医药产业。依托银西生物医药产业园,继续加强与上海张江高新区合作,共建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实施化学原料药、中药、医疗设备与器械、酶制剂、生物基材料五大重点制造工程,积极构建以医药中间体为基础、以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为前导、以中成药及制剂为特色、以生物技术为辅助的产业发展体系。以合成药物为生产主体,重点发展以原料药、化学创新药、化学仿制药和高端制剂为主的化学药,培育发展一批抗肿瘤、心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治疗等化学药物。积极融入甘肃省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重点发展中成药新产品开发、中药制剂、中药提取、饮片加工等中药精深加工产品,并向功能性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延伸。加强先进技术引领,重点布局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与化学制药,积极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天然药物。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白银市实施方案》总体部署,紧抓中东部发达地区装备制造业向内地拓展延伸的机遇,引进培育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四大重点产业,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智能制造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新能源装备制造,积极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的配套企业入驻刘川工业园。专用设备制造,培育以高强度线材、特种钢丝绳、镀锌异形钢缆为主的起重设备专用器材和大截面金属对焊设备、阳极钢爪快速修复焊接设备等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重点推动非晶合金系列节能电力变压器、YRCT系列内馈调速电动机以及低频民用、专用无极灯等产品生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制造、航空配套、地勤服务装备和现代航空维修等产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围绕优势产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综合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一批现代服务龙头企业,逐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现代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落实全市工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组建白银市“一带两翼”工业物流空间架构,着力构建“三横一纵”综合物流通道,全力打造“三园五中心”工业物流节点,加快白银公铁联运物流、鼎丰国际物流等陆港物流园区建设,提升白银至阿拉木图中欧货运班列运营能力,积极打造服务甘肃,辐射西北,联通中西亚的工业物流集散中心。

——节能环保产业。在太阳能综合利用、节能变压器、高效电机、污水处理设备、除尘、脱硫脱硝等方面进一步实现技术突破。重点发展高效锅炉窑炉、高效电机及变电、余热余压利用、蓄热传热、节能铝材料、高效照明等节能设备和产品。加大对土壤修复、污水处理、气体净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多孔陶瓷膜材料、新型环保滤料、脱硫脱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剂等产业化

(三)人才集聚创新

实施“十百千万”人才计划,建成10个院士工作站,引进100名博士,培育1000名领军人才,建立10000名在外归根人才库,打造新时代白银人才联合舰队的精锐之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科技人才双向流动。依托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西北矿冶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支持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提升专业层次和培养能力,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培育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面向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办公、生活、项目对接、培训等专属服务,改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等。

(四)平台建设创新

采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自建和共建等形式,加强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的交流协作,建设大学科技园、产业研究院、专业化众创空间、成果转化中心、校友创业服务中心。整合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研基础设施、大数据等科技资源建设共享服务平台。立足功能定位,依托高校院所,建立新型研发组织中试基地。支持各园区结合产业特点,建设专业孵化器,开发人才资源库、企业需求数据库等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白银科技大市场在创新资源集聚等方面的作用,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等。

(五)成果转化创新

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对成果转移机构的绩效奖励机制,引进转化一批市场容量大、成长性好、效益显著的重点科技成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赋予高校科研机构职务创新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支持科研机构下属的成果转化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不涉及国家秘密、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自行处置科技成果。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等。

(六)开放合作创新

加强与上海张江高新区的合作,在银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加挂张江高新区飞地产业园牌子。加强与中科院院所及省内外高校的交流,推进刘川工业园与杭州锦江集团、兰州大学在新材料领域的合作,探索资政企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兰州高新区的协作,形成创新要素合理转移,产业互补融合的格局。建立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等区域在科技、产业、人文等方面的有机联系与协同,实现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企业的合作,推动区域内重大装备、重要技术、重点企业走出去。依托白银至阿拉木图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推动自创区企业产品向中亚、欧洲出口。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经合局、各县区政府等。

(七)绿色发展创新

坚持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坚定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生态化升级,产业集群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传统园区向生态园区转变,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推行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发展,推进产业融合,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参加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和运行,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技术体系。完善提升各园区污水处理能力,配套建设再生水管网,利用再生水开展园区绿化及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行动,到2022年,园区绿地率达到30%,实现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与循环利用、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等。

(八)融合发展创新

1.深化科技金融融合。以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任务,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构建包括银行信贷、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等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高新投资公司充分发挥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在自创区设立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商业银行组建科技支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用足用好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各类政府基金。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引导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建立共享收益、分担风险的专利融资服务机制,支持其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等。

2.加快军民融合。加快推进白银市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成立“白银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联盟”,组建“军民融合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2个协同创新大平台。做大做强“军转民”“民参军”龙头企业,培育4家省级军民融合重点企业研究院,打造6个军民融合龙头企业,创建10家市级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建设国民军事和低空飞行训练基地、军民两用人才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仓储物流基地、高端产业生产基地、装配修理基地等军民融合基地,加快打造光气化产品、稀土新材料、碳纤维材料和无人机系列等“拳头产品”。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县区政府、白银有色集团公司、银光集团公司等。

3.推进产城融合。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便捷、生态空间绿色低碳的原则,结合产业布局,加强对出城入园企业的协调和支持,推进城市空间的有效耦合。以科技资源转化为重点,创新科技孵化模式,引培一批金融、法律、交易、会计、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高新区以金沟河生态综合治理为契机,配套建设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公共设施;银西园区加快建成汽车商贸区、住宅小区、城市综合体;结合刘川工业园发展,规划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建设。

实施主体:自创区管委会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县区政府等。

四、建设步骤

(一)启动实施阶段(2018年)。按照本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召开自创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邀请行业专家、先进自创区政策研究人员来我市开展专题讲座,为自创区建设传授经验、启发思维。出台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措施,落实白银高新区省、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紧跟省上规划进度,编制白银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纲要。完善“一区六园”协同共建发展机制,科学编制各园区建设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开展自创区建设工作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自创区建设。

(二)重点突破阶段(2019至2020年)。围绕规划纲要,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由自创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研究出台一批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引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实现“一区六园”共享自创区创新政策。推动科技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承接优势,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错位发展格局。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高技术化转型,重点培育项目取得技术突破。各园区招商环境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培育一批基础坚实、前景广阔的领军企业“走出去”拓展业务,开展交流合作。在高新区核心区高新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上,配套发展现代商务办公区、科技研发区、生活服务区、创业孵化区、金融及中介配套区、人文景观区等新的功能区。

(三)持续推进阶段(2021至2022年)。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新旧动能转换示范,绿色生态发展、工业强市等方面形成一批示范成果。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金融模式、众创模式、价值模式、引智模式、开放合作模式和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实现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队伍创新、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分工清晰、协同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创新资源聚集的西部科技高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白银市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负责部署和推进全市自创区建设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等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制定行业领域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协调推进日常工作

在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加挂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牌子,为自创区实施主体,由市委书记兼任自创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市长兼任自创区管委会第一主任。

牵头单位:市委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等。

(二)建立会商制度。建立健全厅市会商机制,白银市与上海张江高新区会商机制,兰州、白银两市会商机制,“一区六园”之间会商机制,定期研究商定推进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建设工作等事项。加强与专业智库、在外人才及商会的对接,组建自创区建设专家咨询团队,开展长期战略咨询和规划研讨,为自创区建设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牵头单位:高新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等。

(三)强化资金支持。市财政和高新区财政进一步创新投入方式,加大对自创区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形成稳固的财政支持机制。市直各单位相关资源优先向自创区倾斜,形成支持自创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等。

(四)严格考核评价加大创新改革、考核评估及督查督促力度,将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纳入市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将六个园区均纳入自创区考核范围。对自创区建设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测、诊断、预警和评价,准确测算自创区对全市经济社会的贡献,综合分析发展状况,总体评价建设发展水平。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等。

 


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