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规上工业经济运行简析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加压奋进,全面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上半年规上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一、运行基本情况

(一)规上工业低开稳走态势明显。6月,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2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增长10.4%。1-6月,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3.6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工业增加值101.1亿元,同比增长7.9%,低开稳走态势明显,增速分别较一季度、1-4月、1-5月分别提高2.6、0.9、0.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9位,排名较一季度上升3个名次。

(二)重点行业企业支撑作用明显。1-6月,黑色、有色、电力热力生产供应、非金属矿物制品四个重点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7.5亿元,同比增长21.3%;完成工业增加值97.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96%),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行业同比增长9.4%,较上月提高1.3个百分点;有色行业同比增长1.6%,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5%,较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10.9%,较上月提高2.7个百分点。

13户重点规上企业(年产值10亿元以上)完成产值541亿元,同比增长25.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94.3%;实现工业增加值93.9亿元,同比增长9.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92.9%。

(三)重点监控产品产量稳中有增。1-6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同比“五升四降”。其中,粗钢、钢材、电解铝、铝材、预焙阳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5%、3.6%、0.1%、3.5%、2.8%;生铁、水泥、铁合金、炭黑产量同比下降,其中:生铁产量同比下降0.9%,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6.6%(受生产成本攀升和市场需求减弱共同影响产量下降),铁合金产量同比下降10.1%(受铁合金企业矿热炉改造影响产量下降),炭黑产量同比下降9.7%(2号生产线5月18日至6月5日处于停产状态)。

(四)规上工业企业盈利持续下滑。钢、铝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告别去年一路上涨的行情,自3月底开始价格持续走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整体回落。1-5月,规上企业实现利润37.6亿元,同比下降25.4%;营业收入利润率7.8%,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五)重点工业产品价格“八升四降”。6月,重点工业产品价格同比“八升四降”。其中,预焙阳极价格同比涨幅超过70%,炭黑、高碳铬铁、425水泥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5%,电解铝、铝棒、硅锰合金、硅铁合金价格同比涨幅在5%-10%之间。钢材价格在弱需求的压制下全面下跌,钢材、螺纹钢、碳钢、不锈钢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2.5%、19.3%、6.7%、10.3%。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行、工业产品价格不断下跌的态势下,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出现利润持续递减、亏损的情况,产能不能充分释放,部分企业出现减、停产现象。

(六)生产要素保障平稳有序。从用电情况看,1-6月,全市工业用电量128.1亿千瓦时,同比基本持平,占全市用电量97.9%(全市130.9亿千瓦时)。其中,规上工业用电量126.8亿千瓦时,同比基本持平,占全市工业用电量99%。分行业看,黑色行业用电18.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4%(铁合金企业减产);有色行业用电9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用电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0.8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5%。全市完成发电量104.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8%。其中:光伏企业完成发电量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

从融资情况看,1-6月,全市工业企业贷款余额362.12亿元,同比持平,其中:工业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7.8亿元,同比下降0.7%。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措施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国内外市场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市工业稳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一方面,国内、省内疫情呈多发、散发态势,部分地区受疫情冲击影响,制造业企业停产停工,工程项目建设锐减,市场对钢、铝、建材等产品需求下滑,导致我市工业企业缺乏大幅增产基础。另一方面钢、铝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且规上工业产值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从三季度起规上工业增长将面临较大下行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在运行调度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抓指标压落实,督促企业合理释放产能;在精准防控疫情上下功夫,按照“外防输入”要求,督促企业履行好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防范化解受疫情影响造成停工停产;在大力解决问题上下功夫,结合企业诉求,针对突出问题,“一企一策”助企纾困;在落实惠企政策上下功夫,推动省、市出台的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落细,确保企业在减税降费、稳岗就业、留抵退税、融资支持等方面充分享受红利,全面减轻生产经营负担;在生产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加强煤电油气运及用工、资金等生产要素保障,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决关键原辅材料和配套零部件供应、员工到岗生产和物流运输等问题,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