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酒泉市积极拉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聚焦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产业链,持续引大引强引头部,着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业强势崛起,在“追风逐日”中走向“风光无限”。
走进酒泉市经开区的甘肃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总装厂车间,高耸的自动化机械设备整齐排列,精准、高效繁忙运转;主机、轮毂等设备列队码放,等待着被运送到发电一线。“目前,我们实施订单化生产。在获得订单后,我们逐一完成原材料采购、加工和组装等环节。”甘肃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总装厂厂长郭文磊说。他指着车间内刚刚订单化组装完成的6.25兆瓦风机表示:“该风机一小时能发6000多度电,可以满足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半到两年的用电量。”截至目前,甘肃明阳实现产值近20亿元,带动就业300余人。据郭文磊介绍,在产业园建设中,该公司通过自动扭力机器人、轮毂联调平台等自动化、半自动化工艺装备,在保障车间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目前,车间通过9大生产工序、3大质量控制过程,保障风机零缺陷出厂。郭文磊介绍,创立于1993年的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历经三十年发展,业务涵盖风力发电、海洋能源、太阳能、智能电气、空间能源和氢能等领域,步入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发展成绩斐然。
早在十几年前,明阳集团便开始在甘肃省投资兴业,并不断加快在酒泉市的发展步伐。2021年6月,明阳集团在酒泉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165亩的明阳智慧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产业园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用于建设大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基地,二期用于建设储能系统集成生产基地,三期用于建设高效铝合金电缆生产基地。目前一二期已经建成投产,三期地基也已经完成。”郭文磊说。在风电行业,明阳集团已在全国建成18个基地。加上叶片等其他产业,该集团在全国已有33个项目基地。明阳智慧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来,酒泉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给郭文磊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忆道,自明阳集团在酒泉玉门投资风电项目以来,当地相关部门多次主动上门服务,协助他们快速办理相关手续,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郭文磊介绍,甘肃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正以酒泉为中心,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和产业链带动作用,辐射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西北地区,并逐步面向中亚发挥影响力。如今,酒泉风电产业链主机、叶片、塔筒三大系统已经布局,全市形成了年产主机2600台、叶片2450套、塔筒2700套的产能,年可供应装机1300万千瓦以上。金风科技、广东明阳、浙江运达、东方电气、华锐风电和海装风电等全国风电行业排名靠前的整机制造企业区域总部悉数落地;日月重工风电铸件、一重大型铸件、西部重工法兰、华锐风电轴承、中复碳芯叶片复合材料等核心部件和配套项目建成投产;南高齿风电齿轮箱、上海电气风电发电机及主控设备等关键补链项目加快建设,酒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今年6月份,南都电源智慧储能酒泉制造基地项目投产。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200亩,规划了年产4GWh新能源锂电池、PACK及储能系统集成的生产能力,将为酒泉市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酒泉南都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景康表示,“酒泉南都是南都电源在西部地区布局的战略性基地,项目达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南都电源储能系统的生产能力,更好满足西部地区储能市场蓬勃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正式投产是酒泉南都新的起点,未来公司将高标准、高质量地把酒泉南都打造成一个现代化、高水平的储能制造标杆基地。”除了南都电源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建成投产外,海博思创储能PACK及系统集成生产线正式运行,电芯工厂即将开工建设,寰泰全钒液流电池建成投产应用,深圳雄韬氢锂储能签约落地,中能建压缩空气储能开工建设,玉门昌马抽水蓄能进展顺利。如今酒泉市储能产业“化点成珠”。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钠离子电池,空气压缩、重力储能等不同技术路径储能项目汇集酒泉。同样,氢能产业“破茧而出”。全省氢能产业链标杆项目玉门油田光伏制氢建成投产,氢能产业发展实现突破。首个氢能装备制造青骐骥绿氢电解槽产品下线,双极板、电极催化剂产线投产,填补了全省氢能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近年来,酒泉市积极拉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聚焦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产业链,持续引大引强引头部,着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业强势崛起。
酒泉市是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开发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全市风能资源理论储量达2亿千瓦,太阳能理论储量达20亿千瓦,实际可开发面积广阔。近年来,酒泉市抢抓国家新能源发展机遇,加快风光电项目建设,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已建成新能源装机2966万千瓦,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在各类新能源装备制造规上企业的推动下,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05亿元,同比增长64%,近三年增速均超过50%。据了解,酒泉市将持续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力争年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十四五”末更是要达到400亿元以上,铸就全国新能源产业示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