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院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初见成效

助推河西走廊节水高效农业发展

——市农科院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初见成效

日前,在市农科院确立的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肃州区总寨镇三奇堡村,玉米采收机轰鸣,科研人员对即将收获的玉米进行测产。

市农科院在该示范区主要进行等行距、宽窄行、宽膜三行等玉米种植模式探索,并选用“豫单1851”“先玉1611”“MC877”“沃玉3号”等品种进行种植。这些玉米品种今年4月底播种后,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保持一致。在测产现场,科研人员随机选取一块种植“先玉1611”的玉米地,称重、脱粒,并测量籽率和水分含量,最终实测亩产1239.3公斤,相比农户传统种植模式增产12.6%。

市农科院科研人员王美丽说:“此次测产针对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农业水分利用效率低、主要粮经作物丰产提质增效不显著问题,结合市农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河西走廊主要粮经作物水生产力协同提升模式构建及技术集成》,开展水分高效农艺调控技术及水生产力提升技术等研究,全力构建河西走廊主要粮经作物水生产力多要素协同提升模式。”

今年,市农科院以玉米、甜瓜、制干辣椒为指示作物,深入探索膜下滴灌栽培等种植模式,筛选出抗旱品种,并应用于化学保蓄水产品。经过近一年的试验,在甜瓜种植方面,成功筛选出平作单行栽培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种植的甜瓜亩产可达2464.13公斤,且Vc含量、糖分、酚酸等综合品质优良。在制干辣椒方面,筛选出宽膜三行栽培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种植的制干辣椒亩产可达900公斤。在玉米种植方面,将不同栽培模式、保蓄水产品和抗旱品种进行集成,总结出河西灌区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通过适时、适量精准滴灌,在保障稳产、高产的前提下实现节水30%以上。

据了解,市农科院将在今年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细化试验方案,秉持保住土壤水、留住天然水和用好灌溉水的理念,持续深挖各种作物在最优节水模式下的产量和品质潜力,力求在最优化的群体结构下,发挥最大品种和保蓄水产品功效。同时,配合冬季覆盖、水肥耦合、绿色防控及农机农艺融合等措施,实现水生产力效益最大化,为河西5市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生态环保及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