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

肃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是酒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富集,是农耕文化、西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的重要交汇地,是古代魏晋府邸、汉文化的繁荣之地,更是航天摇篮、神舟故乡、丝路重镇、西部名城。拥有很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形成了一坛御酒、一眼旺泉、一座雪山、一条丝路、一线风光等5张名片。

一坛御酒倾倒入泉的历史典故拉开了肃州历史舞台的大幕,公元前121年,汉武大帝派霍去病将军率领3000将士攻打匈奴,大获全胜,收复河西。朝廷为犒赏三军赏御酒数坛,霍将军将御酒倒入泉中让将士们共饮,故而得名酒泉。自公元前121年开郡置县以来,肃州经济文化逐渐繁荣兴盛,是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四坝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华夏文化、西域民族文化、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逐渐形成了以丝路、边塞、民族、航天为代表的文化系列和“玉文化”“酒文化”“泉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留下了非常丰厚的宝贵文化遗产。目前,区内有各级各类文物遗迹33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明长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馆藏文物6172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75件(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市级76项。依托这些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打造了西汉胜迹历史文化街区、“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四坝海子民俗小镇等历史文化景区。

一眼旺泉彰显了肃州丰富的湿地资源,肃州境内湿地面积近1.3万公顷,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类型,不同类型的湿地交错分布在城区周边,不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更为肃州发展提供了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近年来,肃州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湿地大景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三区(花城湖湿地片区、清水河湿地片区、铧尖湿地片区)、四园(航天科技文化博览园、花城湖国家湿地公园、清水河湿地公园、海马泉湿地公园)、一带(景观大道)”为支撑的湿地大景区格局。

一座雪山孕育了肃州的万物生命,我们所拥有的这座巍峨的祁连雪山,不仅挡住了西伯利亚寒流,更为我们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水源,在茫茫戈壁滩上形成了肃州绿洲。在肃州绿洲上,有天然的祁连雪水、充足的太阳光照、温和的内陆气温,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天然农场。境内有讨赖河、洪水河等大小河流6条,年径流量12.5亿立方米;盛产玉米、小麦、小米、洋葱、番茄、蜜瓜、白杏、苹果等优质农产品,是全球知名的蔬菜花卉制种基地,年出口蔬菜花卉种子占全国种子出口市场的近50%。

一条丝路铸就了肃州商贸物流的繁华。肃州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河西四郡中建郡最早的地方,又是西凉国的都城,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活跃的商贸传统。2017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又将酒泉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的规模、体量和现代化程度都要远高于周边地区,发展要素的集聚吸附作用相对于周边县市区更加突出。张掖、嘉峪关等周边地区群众和玉门油田、酒钢集团、中核四〇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企业员工,都有来肃消费习惯。

一线风光支撑起了肃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肃州属于国家光热资源一类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3175小时,太阳年均辐射量达6458兆焦耳/平方米,是国家布局的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风光电装备制造基地,拥有集光伏开发与应用为一体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试验区和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同时,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奠定了我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当前,肃州发展正面临国家实施多个重大战略叠加的大好机遇。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机遇,“一带一路”规划布局了六条经济走廊,肃州处于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三条经济走廊的咽喉要地。二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将对我们实施的5G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给予更大支持。三是国家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借力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两大口岸,更好地“走出去”、“引进来”,发展对外贸易。四是国家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带来的新机遇,肃州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促使我们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五是甘肃省委、省政府赋予酒泉省域副中心城市带来的新机遇,为我们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六是肃州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肃州区招商引资及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肃州区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肃州区项目代办服务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聚力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着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乐商”的浓厚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