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扩大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赋能”的决策部署,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奋进姿态,围绕“6+2”产业链招商“作战图”,不遗余力抓招商、引项目、促落地,有力推动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共签约工业项目58项,计划总投资137.7亿元,累计到位资金43.34亿元,开工建设49项,建成投资9项。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项目79个,累计到位资金128亿元,2023年完成投资16.6亿元。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承接骨干项目,规模企业不断扩大

按照“招龙头、引链条、聚产业”的思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行“链长+链主”双链制招商,采取区域性定向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人脉招商、“线上+线下”同步招商等方式,大力支持企业晋级扩面,龙头骨干企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大项目带动,形成以商引商的“羊群效应”。广东金刚玻璃总部迁入酒泉经开区,先后引进陕煤集团、宝丰集团、中能建数科、浙江运达、日月重工、中国一重、南高齿、广东欧昊、浙江正泰、青骐骥等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和头部企业在酒泉投资项目,2022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8%。建立“小升规”动态培育库,靶向施策落实“六个一批”工作措施,连续三年全年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户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突破100户。

(二)发展主导产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立足酒泉的特色和优势,我们重点承接了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矿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数据信息等产业,通过引进一个项目,串起一个链条,兴起一个产业。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上,风力发电机、大型铸件、齿轮箱、法兰、紧固件、拉挤板材等20多个风电关键零部件项目集中落地,风电整机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形成年产风力发电整机3000台、叶片1950套、塔筒1000套的产能,年可供应装机1300万千瓦以上;光伏装备从上游硅料、铸锭、拉晶、切片到中游光伏玻璃、聚光材料,再到下游电池片及组件的全产业链布局已全面打通,所有落地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将达13GW以上;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空气压缩等不同技术路线的储能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氢能装备、光热装备、电网装备产业破冰发展。

(三)创建特色园区,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我市把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随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承接项目不断增多,各类经济园区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酒泉经开区被认定为全省代表性园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瓜州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玉门建化园区列入“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 玉门建化、玉门老市区、瓜州柳沟和金塔北河湾4个化工园区全部达到化工园区一级建设标准,上榜全省首批化工园区公示名单,全市化工园区整体安全风险显著降低。

(四)培植新增长点,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大力承接新兴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承接一批高层次、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产业,有力提升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一批调结构、促转型的优质项目逐步成为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年来引进的东方电气整机制造、中车永电发电机、正泰新能源光伏组件、中水四局塔筒、九鼎叶片、中复碳芯拉挤板材等项目都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重要的生力军和利税大户。202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34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0.3%,占全市GDP比重39.7%,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30.4%,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3%;利税总额同比增长41.5%。

虽然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一是产业上下游配套不健全,产业园区还未形成完整产业链,部分产业既没有上游产业支撑,也没有下游就近销售渠道,加上配套产业不健全,导致承接产业转移存在困难;二是承接产业转移成本过高,产业转移企业外购配件的运输成本在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中占了很大比重,物流运输成本相对于中东部较高,抵消了转移过来后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方面的优势,客观上构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阻力;三是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健全,部分园区在污水处理、供电、供热、管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和检验检测、研发设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方面的配套条件还未达到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配套优惠政策还不到位,使产业转移严重受限;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安全监管专业性人员不足,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化学工艺日趋复杂,安全风险同步上升,但化工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安全专业人才愈加短缺,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市化工产业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建议:一要集中资源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强化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配套能力,促进大中小企业链式协同融通发展,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二要营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政策的研究和创新力度,结合实际制定出台财政扶持、规费减免、金融支持、要素保障、“飞地经济”等方面的具体扶持政策,打造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投资洼地”,真正适应承接产业的需要;三要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跟进”和“分片起步、滚动发展”思路,全面支持园区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在标准化厂房、热源厂、污水处理厂、公共管廊等建设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四要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方分担的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机制,支持校企合作“订单式”办班,支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开设以化工安全为基础的必修课,通过产教融合、学科融合,定向培养一批化工行业急需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

来源:酒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