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保障国家大战略”系列之三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从卫星地图上看,因高原落差形成的祁连山系错综复杂,犹如一条巨龙盘于河西走廊南部。

酒泉,不仅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区重点区域,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处在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包围地带,自然环境严酷,沙多、水少、气候恶劣。沙漠、戈壁及荒漠化土地占总面积的66.8%,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年沙尘天气累计20天以上。同时,境内有14个、总面积为4.3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祁连山国家公园部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对祁连山生态保护、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

我市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时刻对标对表,把牢前进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一体化保护,持续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监管,坚决扛牢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生态绿”已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生态之变彰显布局之变

2021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指出:未来五年,我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国家大战略、引领推动区域新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酒泉。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加大干旱地区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扎实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在阿克塞县苏干湖草原湿地,优美的环境吸引了白天鹅、斑头雁、赤麻鸭等鸟类栖息。候鸟飞舞嬉戏、鸣声此起彼伏,为这片大地增添了生机。

有“雪山之王”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近年来活跃在祁连山脉西端的我市境内,赚足了人气。

候鸟的眷恋和雪豹的活跃,折射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自然保护区矿山恢复治理和退出任务基本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有序推进,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下,全市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资料显示,2022年,酒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3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5.8%,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6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达100%,连续6年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风险安全可控。

发展之变背后的理念之变

我市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布局,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推进湿地修复、退牧还草、草原沙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巩固拓展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成效。

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新模式,立足资源禀赋,强化环境约束,科学适度发展生态产业,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切实把良好生态环境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金塔县鼎新镇的戈壁滩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梭梭林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的绿色屏障。“近10年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0亿余元,种植花棒、红柳、梭梭38.6万亩。2019年,公司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对接,争取了‘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持续扩大林带建设规模。”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董事长胡兵说。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是全社会的共识。

透过无人机镜头,从空中俯瞰肃州区东洞戈壁生态农业园区,一座座日光温室阡陌纵横,闪耀着希望的光芒。走进园区科技示范棚,幼苗郁郁葱葱,农户忙着育苗、剪枝、采摘,一片繁忙景象。

十年来,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戈壁生态农业发展的引擎,重点实施肃州高标准戈壁农业园区试点、设施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戈壁农业)创建等项目。引进山东水发浩海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广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戈壁生态农业建设,为我市戈壁生态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并培育形成“酒泉味道”“戈壁雪润”等品牌,“瓜州蜜瓜”“金塔番茄”等5个品牌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目录,玉门人参果等19个产品纳入“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目录。

从土结构温室、石头大棚到高标准智能化联栋玻璃温室;从增温块御寒到太阳能电暖炕取暖;从手工操作到手机软件远程调控……近年来,我市戈壁生态农业通过科技赋能,正阔步走向规模更大、科技更新、效益更高、更加绿色的数字农业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美丽酒泉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通过封禁保护、封滩育林、治沙造林、自然修复等措施,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和危害程度呈“双减双降”态势。2021年,我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

同时,我市大力发展优质林果、花卉、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产业。2022年,酒泉枸杞产业示范园区被国家林草局认定为全省首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我市加快构建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沙漠公园4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国家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地质公园5个,保护地总面积6876.88万亩,湿地总面积1016万亩。“十三五”以来,共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18个,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自然保护区矿山恢复治理和退出任务基本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有序推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扛牢。

以“绿”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风机叶片迎风旋转,蔚然壮观;成片的光伏板将茫茫戈壁装点成浩瀚的蓝色海洋,熠熠生辉;上万块定日镜和吸热塔构成超级镜子发电站,耀眼且震撼。

借助丰富的资源优势,我市坚持基地化推进、大电网外送、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构建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能源体系。至目前,我市风光电装机达1722万千瓦,2021年发电量达477.6亿千瓦时,酒湖工程外送电量271.9亿千瓦时。

在风、光、电蓬勃发展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我市着力做强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建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链,并努力将这一产业打造成为我省“强工业”行动的重要支柱。

我市坚持以资源换装备、以资源换产业,通过强化资源引领,以总装企业的稳定发展吸引配套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向酒泉聚集,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奥凯、大禹被认定为全省首批智能工厂,中水四局、中材科技等4户装备制造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汉鑫科技、华杰电气等11户装备制造企业被列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浙江运达、广东明阳、浙江正泰等23家行业知名企业落户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2021年8月,总投资50亿元的广东欧昊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在落地建设,这是我市引进的大型新能源产业链上游龙头企业,计划今年底建成运行。

2022年2月,中国风电铸件龙头企业——日月重工集团在我市开工建设年产5万吨大型风电铸件制造及精加工项目,填补了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空缺。

2022年3月,投资200多亿元的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在瓜州县开工建设,刷新了我市近年来单体项目投资额纪录;总投资16亿元的酒泉硅碳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式建成运行,从项目开工到建成试运行仅用时半年多,创造了全市项目建设的新纪录。

2022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落户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我市引入的首家省外上市企业总部,成为“酒”字头第5家上市企业,也是我省近年来的第3家省外上市企业总部。

近年来,我市立足风能光热资源禀赋,倾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展现了大作为。

美丽生态,你我共建,你我共享。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美丽酒泉必将铺展更加壮美的图景。

来源:酒泉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