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状况

农林牧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的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 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市上和七县(区)先后获农业部、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地区(县)”荣誉奖。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皮毛集散地和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2019年末大牲畜存栏43.66万头(只),牛存栏42.18万头,出栏31.84万头。猪存栏37.16万头,出栏42.32万头。羊存栏16.33万只,出栏13.29万头。

  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150多种;山药、百合、蕨菜、甲鱼等极具地方特色,皮毛肉类远近闻名。川区以果、菜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

  全市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万公倾,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野生动物31种。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56万亩,育苗面积7.02万亩;新增梯条田5.99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5万亩。

  土地

  现有农业用地101万公顷,其中耕地38万公顷、林地32万公顷、牧草地14.7万公顷。

  2019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7.6万亩,比上年减少40.1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04.65万吨,减产2.8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51.76万亩,比上年减少23.66万亩,产量32.23万吨,下降8.21%;小麦播种面积149.83万亩,减少23.41万亩,产量31.97万吨,减产8.32%;秋粮播种面积265.84万亩,减少16.53万亩,产量72.42万吨,减产0.25%;玉米播种面积129.34万亩,减少9.68万亩,产量44.39万吨,减产2.46%。全年谷物产量79.8万吨,减产3.54%

  矿产

  煤炭、石灰岩储量居全省首位,华亭煤田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属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全市预测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以上,煤炭探明总储量3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41%,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油页岩、铅锌矿、硫铁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初步探明石油资源量4.3亿吨。石灰石总储量30多亿吨,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和华亭县。

  水资源

  总量16.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3. 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亿立方米,全市理论水能蕴藏量为11.2万千瓦。

  旅游

  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已发现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2257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9处。其中“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区)、王母宫--西王母降生处的回中山(泾川县)、人文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静宁县)、西周第一台--古灵台(灵台县)等历史遗址和西周青铜器(灵台县)、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佛舍利金银棺(泾川县),被誉为“中华之最”。平凉也是祖国针灸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唐代着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南宋抗金吴玠、吴璘,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和王母宫、温泉、柳湖、南石窟寺、龙隐寺、莲花台、紫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以及明代宝塔、李元谅墓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寻根访古、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06.51万人次,增长24%。国内游客2906.31万人次,增长24%;旅游综合收入173.77亿元,增长30%。国内旅游综合收入173.76亿元,增长3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