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丰镇村镇简介
  • 货郎之乡 商业兴丰

    点击查看更多 >>
    • 兴丰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22公里,总区域面积90.99平方公里。本乡地形四面高而中部低,为梁峁围成的谷地,平均海拔1461~1927米,大部分布在平缓的梁顶和谷坡,形成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台田。年均气温8.9C降雨量569.7毫米。全镇辖22个村委会,90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8122户,总人口32028人。其中乡村户数7697户,乡村人口31444人;乡村从业人员19885人,其中女性9568人。22个行政村通电、通农路和网络、通公交,秦远公路穿过全镇,尹褚公路与南小河并行贯穿境内。2021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3318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8766元。有草编、草垫、草帽等工艺品。

      一、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

      不断壮大富民产业。紧贴镇情实际,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打造以苹果花椒为主、中药材为辅的特色产业。计划在兴丰镇范山村结合撂荒地整治,由村干部领办种植万寿菊项目;继续扩大三图村蜜蜂养殖项目;郑峡村花椒种植、张庄村、震霖村、阳坡村、安湾村等村发展苹果栽植种植,带动村集体经济;上陈村通过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增加收入;付寨村、三图村发展大豆玉米套种来改变现有种植结构单一问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朱李修建果蔬交易市场、气调库,带动两县、三镇致富;阳刘湾高标准农田、上陈村种植架豆王来改变种植结构,通过辐射带动,为周边群众创收增益。依托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电子商务和直销网点,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褚湾等7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利用和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镇各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上陈村、三图村“美丽乡村”建设、继续申请朱李村、阳坡村为2022年县级示范村,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计划硬化22村通村道路49条86.565公里,21村小巷道63条385062.6平方米;新建朱李村村级阵地,改善朱李村办公条件;在朱李村、燕湾村、阳坡村、上陈村修建便民桥9座,方便群众出行;硬化产业路19.5公里,砂化产业路193公里,在阳坡村计划修建村组道路配套水渠8公里,助推乡村振兴;实施“亮化工程”,计划在22村安装路灯4178盏,美化村庄,方便群众出行;为解决镇机关冬季取暖存在的安全隐患,计划在镇机关实施空气能供暖项目;结合镇区人居环境治理,将镇区街道硬化路改造提升为柏油路;为了丰富群众休闲娱乐,计划在镇派出所隔壁修建文化广场一处。在完善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公共服务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抗震房提升改造,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全面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稳步扩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努力实现果园保险全覆盖。

      二、以培植绿色发展理念为总指引,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

      实施生态美镇战略,以北峰山流域、上陈兴阳山、兴丰堡子梁、李山白崖梁示范点的扩展和管护为抓手,突出抓好王尹镇马河村—兴丰镇上陈村路段道路绿化。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持续加大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力度,利用好上陈村垃圾压缩站和张庄村垃圾焚烧站,大力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创新镇区管理模式,创造天蓝水绿的自然生态和和谐整齐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着力点,助推社会发展高质量

      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及时处理各类信访问题。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舆情分析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形成乡村美、生活富、百姓乐的良好局面。

      四、以抓实精神文明建设为总导向,确保乡风建设高品质

      大力弘扬“智慧勤劳、崇文重教、诚信包容、敢为人先”的秦安精神和“凝心聚力、振兴乡村、埋头苦干、勤奋实干”的兴丰精神,计划在兴丰镇修建货郎文化馆一处,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的作用,让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惠及人民群众。

      五、以努力保障改善民生为总任务,推动社会事业高标准

      在疫情防控中压实主体责任,严格管控重点人群,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继续抓好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扩大保障范围,妥善安排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医保政策等惠民政策。


  •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