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城镇村镇简介
  • 历史名镇 娲乡陇城

    点击查看更多 >>
    • 陇城镇地处秦安、张川、清水三县交界处,位于秦安县东北部,总区域面积78.94平方公里,清水河上游,境内有清水河和南小河两条河流,气温温和,年均气温8.9℃耕地面38.25平方公里,海拔1500-1900米。小麦、玉米等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4万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马铃薯达5000亩,蔬菜1000亩,中药材3000亩。全镇辖有22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77333166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70元。现有干部职工86人,科级以上20人,行政干部29人,事业干部57人,村干部87名(下派8名),有2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905名党员,陇城教育园区1所,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5所,教学点4所,公办幼儿园两所(陇城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一所(龙泉幼儿园);教师236人,学生3606人。有中心卫生院1处,分院1处,医生36人,乡村医生34人,农村卫生室22个。

      娲皇故里,历史文化荟萃。陇城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是传说中人类始祖女娲的出生地,素有娲皇故里之美誉。以女娲文化、大地湾文化、三国文化、秦汉文化等四大历史文化为主线构成陇城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境内有女娲祠、三国街亭古战场遗址、汉略阳古城八卦城)、街泉古城遗址等古迹。2006年被甘肃省建设厅和甘肃省文物局命名为甘肃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市长协会等命名为中国旅游文化名镇2008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女娲祭典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评为全国重点镇2018年《陇城镇志》被国家地方志办公室评为“中国名镇志”,2021年被确定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

      文旅融合打造祭祖胜地建成了女娲文化博物馆,设立游客接待中心,女娲论坛多功能会议厅和女娲文化艺术孵化基地等功能区,为研究和弘扬女娲文化奠定了基础。在展厅展出女娲文献资料和彩陶、化石各类文物以及草编、马尾荷包等手工艺300余件。以打造传承华夏文明祭祖圣地为目标,全力承办2022年女娲祭祀活动,不断提升了陇城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出版发行《陇城镇志》,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打造娲祠、女娲洞、三国古战场——街亭、常坪堡遗址、女娲文化博物馆、明清古街、西番寺7处旅游景点建成张沟村文旅农康融合示范村,以乡村文旅农综合体,让游客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赏乡村景、娱民俗乐,带动全村致富奔小康。

      藏粮于地,推动产业发展。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实抓牢粮食安全生产工作,陇城镇始终坚持“三农”优先发展,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自种及代种模式、第三方流转模式、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托管模式”三种治理模式完成全镇图斑内5181亩撂荒地复垦复耕复种工作同时辐射带动图斑外撂荒地整治387亩,在“三道梁”流域今年补植油松、云杉、香花槐等200亩。强化政策扶持,周密部署安排,突出“早、快、好”,注重“严、实、细”,在龙泉、张赵、张湾、娲皇、上袁、许墩等6完成12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1940亩大豆种植项目工作。1860亩土地进行合法合理流转,建成西番坪千亩果园示范基地提升全镇林果支柱产业发展水平寺坪山北山生态产业园打造以金银花、七月菊、黄芪、白芍等为主,集休闲旅游观光,药食两用为一体的中药材示范基地2000余亩,形成休闲旅游观光与中药材种植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产业基地,在山王、张湾、阴坡、略阳等村完成1200亩中药材项目,带动全镇22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在南七、上袁、张赵等5连片发展花椒产业5000亩,在许墩、崇仁、张湾等5村栽植花椒1500亩,在南七、上魏、许墩、崇仁等5村补植花椒2500亩;形成了北山生态南山椒,清水河川苹果俏的产业结构。

      整治环境,重塑生态古镇。按照清水河流域北山生态绿化的总体部署,以筑牢历史文化名镇生态屏障,守护历史文化名镇绿水青山为总目标,科学栽植,精细管护,栽植雪松、油松、云杉、樱花、松树、山杏等绿植,建成 5000多亩北山流域生态示范园,实现北山流域生态造林全覆盖。建成生活垃圾焚烧站、压缩站各1处,镇区建排污管网2800米,管网延伸建成污水沉淀池两个。全面开展厕所革命,先后在金泉、山王等8村开展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户厕改造1961户,建成公厕26座。建成凤尾、山王2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凤尾、略阳2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上袁、娲皇2个县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建成15乡村清洁村庄

       


  •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