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水讯【记者刘晓亚】11月8日,记者从天水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大力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已达29.9万亩,形成了集聚规模大、装备水平高、科技实力强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天水市注重优化产业布局,构建起了“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武山县、甘谷县凭借地域优势打造10万亩现代化高品质设施蔬菜生产“长廊”。地处河谷地带的磐安镇,是甘谷县传统的蔬菜种植产区,李家坪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10个双拱双膜全钢架结构的智能化日光温室鳞次排列,在此间租赁大棚种植辣椒的李记信告诉记者:“以前种菜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在地里,如今有了这些现代化设备,种菜不仅省时省力,从大棚里腾出精力,我们就可以随时关注市场信息,争取每一茬都能卖个好价钱。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清水县坚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带动全县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县累计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个,涉及16个乡镇38个村,种植各类菌棒2000万棒,产值达2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木耳为主,香菇、平菇为辅,滑子菇、灵芝、羊肚菌、猴头菇为补充的“一主多元”发展格局。秦安县依托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和独特的自然条件,把培育发展白脆瓜种植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白脆瓜种植传统优势、品质优势和区位优势,在16个镇建成3个集中连片的白脆瓜产业示范带。分布在全县的1656座大棚内,白脆瓜种植已成规模,成为继蜜桃、苹果、花椒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特色产业。近年来,秦州、麦积、秦安、甘谷等果品主产区则大力发展设施大樱桃、设施蜜桃、设施葡萄等产业,实现了设施农业的多点开花和特色发展。
为提升设施农业的发展质量,天水市还大力实施提质增效行动,引导武山、甘谷、秦州等设施种植传统优势县区,大力实施改造提升、科技示范创新、先进装备推广“三大工程”,重点支持老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改造提升,优先支持温室大棚设施装备、节水灌溉、智能控制等关键设施改造升级,有效提高了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在条件允许的示范区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筛选推广设施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加快集约化工厂育苗、钢架大棚多层覆盖、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耕作、播种、移栽、田间管理、采摘和运输机械运用,提高设施机械化作业水平。同时,天水市还积极引导县区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经营主体建设集中连片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栋温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专属金融产品,最大限度解决设施农业建设资金难题,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的多元化融资格局。
2024年全市新建钢架蔬菜大棚6642座4809亩、改造提升8566座4535亩,新建食用菌、白脆瓜、草莓设施798座1204.6亩,形成了集聚规模大、装备水平高、科技实力强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科技赋能方面,天水市也下足了功夫,通过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大学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省农科院及市级蔬菜专家团队技术力量,组织开展设施蔬菜“千人指导 万人培训”农技提升行动,建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为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集成推广绿色标准化栽培模式,引进航天系列辣椒和番茄、甘蓝、黄瓜、叶菜类等蔬菜新优品种200多个,优良品种推广率达到了95%以上。此外,天水市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技术集成示范和人才培养,推广新型材料日光温室、粉色多功能转光棚膜等新技术新材料,总结出了40多种川区设施大棚一年多熟间作套种轮作模式,促进了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农产品均衡上市,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
天水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将持续深入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不断夯实产业根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新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