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
选择区域
市直部门

张掖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张掖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3月)

张掖市食用菌生产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栽培区域逐年扩大,生产技术日趋成熟,栽培种类日益丰富,产量效益不断提高,探索形成了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的“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初步形成了以姬菇、香菇为主的民乐六坝滩食用菌产业园,以海鲜菇、杏鲍菇为主的甘州神沙窝滩食用菌产业园,以双孢菇、香菇为主的山丹寒旱区食用菌产业园,以双孢菇工厂化生产为主的临泽扎尔墩滩食用菌产业园,以沿祁连山浅山区脱贫攻坚食用菌产业带为核心的“四园一带”产业发展格局。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1.6万亩,建成食用菌工厂化基地16个,带动全市食用菌年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年产量4.68万吨,食用菌产业发展雏形已基本建立。

市场优势逐步凸显。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向西开放的区位之利和向东南开放的季节之差,通过大力实施农产品西出东进计划,着力提升果蔬冷藏保鲜和冷链物流能力,积极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市场直销档口、销售网点,张掖食用菌产品销售渠道逐步拓宽。特别在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周边市场,以香菇、海鲜菇、杏鲍菇、双孢菇等为主的张掖食用菌产品,已占据一定的市场销售份额,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

经营主体不断扩大大力引进培育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了贯党、紫家寨、爱福、怡泉新禾、鸿泽等产销骨干企业,为张掖食用菌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奠定了基础。辐射带动全市43家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开展食用菌订单式种植和标准化生产。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日产10万瓶海鲜菇自动化生产线已投产运营,大幅度提高了全市食用菌产能。

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组建成立张掖市食用菌产业专家服务团,聘请省农科院、河西学院专家教授参与技术指导,并选聘一批长期从事食用菌栽培的“土专家”“田秀才”参与,结合张掖生产实际,不断加大对食用菌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先后研究制定了甘肃河西戈壁荒漠区姬菇、香菇、海鲜菇、杏鲍菇和双孢菇等5种食用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基本实现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本土化应用。通过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应用,贯党菇业、紫家寨、鸿飞等骨干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了扭亏为盈,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产业效益初步显现。按照“政府扶持、龙头帮带、集中供料、分散出菇”的方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扶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种植大户和返乡务工人员兴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山丹县霍城镇、大马营镇、老军乡等插花型扶贫乡镇和民乐县永固镇、南古镇、新天镇贫困村扶持发展了双孢菇、香菇生产基地3000多亩。民乐县在食用菌产业园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新建食用菌大棚168座,通过政府减免租金,企业提供菌种、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等服务,最大限度的提升农户种植收益,实现了园区企业和农户“双赢”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