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
选择区域
市直部门

张掖市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一、资源禀赋

(一)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张掖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走廊地带,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纵贯全境,境内水源洁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张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数3000-3600小时,年均气温6-8℃,无霜期112-145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充足的光热资源、干燥的气候条件,洁净的祁连山冰雪融水,适宜的温湿度,使张掖生产的瓜果蔬菜绿色环保、品质上乘、营养丰富、色鲜味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具有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区位交通条件便利张掖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的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立体交通枢纽和承接青藏、内蒙古两大高原的物流通道,区位优势明显。张掖机场距市区24公里,兰新铁路、G30高速、国道312线、227线横穿全境,2020年张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将形成北通新疆、内蒙古、南至青海、四川的省际快速大通道,有助于全面打通张掖南向快速通道,促进张掖与兰州西宁城市群、成渝经济区融合发展。日臻完善的航空陆路交通网络,成为推动张掖区位优势向开放优势、发展优势转变的“助推器”,也逐渐成为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三)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张掖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蔬菜产业在群众中认知度高、受益面广,生产种植技术成熟,有机、绿色蔬菜面积大;市、县、乡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完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长期以来因品质优良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大力推广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小拱棚+露地栽培模式,实现周年生产、错峰销售优势大经济效益明显。我市优良的生态环境、成熟的生产种植技术、严格的质量监管,保证了蔬菜具有绿色、有机、健康、安全的特性,尤其是我市的叶菜,品相好、品质高,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色味口感俱佳,符合当前市场消费需求。

二、产业现状

(一)蔬菜产业集群持续壮大。认真落实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和张掖市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部署要求,稳步壮大蔬菜生产规模,着力打造百亿级绿色蔬菜产业集群2023年,全市建成供港蔬菜生产基地16个,单茬种植面积3.35万亩、全年复种面积达到10万亩。建成万亩以上蔬菜生产乡镇20个,建成千亩以上蔬菜生产专业村150个。年生产面积达到万亩以上蔬菜品种19个,其中娃娃菜、辣椒、西兰花、甘兰、洋葱、菜用马铃薯等6个蔬菜单品种植规模分别达到5万亩以上。培育年育苗能力5000万株以上的育苗企业10家,全市年集约化育苗能力达到16亿株。培育鸿福港澳等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企业52家,辐射带动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9万亩(含复种),产量380万吨。

(二)蔬菜精深加工加快发展。聚焦--”全产业链发展持续加大蔬菜精深加工企业的培育力度。泽县培育新合作百惠、康利脱水、金沙食品、天润汇丰、天森番茄等5家蔬菜加工生产企业,年加工各类蔬菜达到20万吨以上,年生产脱水蔬菜、冻干蔬菜、果蔬脆片番茄酱加工产品能力达2.5万吨以上。至目前,建成蔬菜加工企业332022年增加3家,分别为甘肃神禾、临泽百惠、甘州区党寨镇蔬菜精深加工产业园落实加工蔬菜生产面积10.28万亩。

       (三)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全市培育从事蔬菜种植、物流配送、营销加工的专业合作社4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6家。建有各类蔬菜批发市场19家,从事蔬菜运销企业55家,蔬菜中介服务机构42个、销售经纪人215人。我市蔬菜销售应继续拓展向西走出去的途径、向南走出去的市场,高原夏菜外销的主要发力方向应定位在东南沿海城市和港澳大湾区,反季节蔬菜的主攻方向应定位在向西延伸和周边地区。初加工蔬菜产品销售市场主要为华北、东北、华南,精深加工产品远销到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全市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一线城市和国内大中城市累计建立鲜食蔬菜销售档口56个,每年可从5月上旬到10月初持续供应,有效弥补了东南沿海城市蔬菜供应缺口,张掖已成为全国五大“西菜东运”基地之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