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工业,是白银市的根与魂,工业强则白银强,产业兴则白银兴。白银市强化工业龙头地位,补全并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培育新兴生产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目前,全市工业经济展现出存量优化、增量扩展、质量效益双提升的良好局面。数据显示,2023年白银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672.3亿元,较2020年增长40%,年均增速高达7%。
“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在白银有色西北铜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有序地运转。工人们争分夺秒,确保一批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无氧铜杆能够及时送达全国各地。
白银有色西北铜加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保东表示:“‘老字号’也在不断寻求创新与变革。我们引进了国内先进的上引生产工艺和设备,成功建成了20万吨高纯无氧铜杆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预计2024年将实现产值61.5亿元。”
同样,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也经历了三次转型升级,从传统产业转变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工企业。目前,公司主要生产高纯冰晶石、高性能无水氟化铝、无水氟化氢和电子级超纯氟化锂等无机氟系列产品。
为适应新能源市场发展趋势,该公司于2021年组织实施了装备技术升级改造清洁生产项目,对原有的2000吨电子级氟化锂工艺进行了优化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扩建为年产6000吨电子级氟化锂生产项目,并于2022年7月建成投产。
“2023年,公司年产电子级氟化锂9000吨,实现营业收入25.35亿元,利税4820万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锂电池新基础材料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董海鹏说。
白银中天化工是白银老牌工业企业的代表,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历程极具典型意义。近三年来,公司已投入2.6亿元用于技术创新、工艺优化及能源提升。
近年来,白银以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目标,通过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加速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此,白银市聚焦企业生产工艺优化、过程管控、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关键环节,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三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今年上半年,白银市已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0项。
随着“三化”改造在白银市的深入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白银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铜产能已达40万吨,有色金属产能历史性突破百万吨大关,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15家。
新兴产业集聚成群
走进位于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的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这里是被誉为“白色颜料之王”的钛白粉的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公司主要生产、研发及销售钛白粉、磷酸铁、磷酸铁锂等产品。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位列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前列,并跻身甘肃省民营企业前50强。2023年,公司生产钛白粉17.16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0.82亿元。”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廖光瑞说,随着“硫—磷—铁—钛—锂—钒”绿色耦合循环低碳产业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2024年公司产值有望实现翻番。
作为白银市重点培育的锂电池产业链正极材料的链主企业,东方钛业正着力构建“正负极、集流体、电解液材料—电芯—电池”全产业链。公司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推动锂电池产业配套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致力于打造西部重要的锂电池产业基地。目前,白银市已培育出睿思科、时代瑞象、银高储能等新能源电池企业11家;先后建成9000吨电子级氟化锂、5000吨锰酸锂、2000吨超纯碳酸锂等电池材料产能;2亿平方米PET复合铜箔、8吉瓦时磷酸铁锂电池、10吉瓦时储能一体柜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近年来,白银市加快实施有色冶金产业向高端延伸、电池新材料集群发展等专项突破行动,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已打造出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循环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2条重点产业链和42条子产业链,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近日,一批批设计精美、款式新颖的隐形眼镜产品在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成功下线。这些出自企业自主设计开发的全自动智能化隐形眼镜模压生产线的产品,是康视达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中小企业则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位于白银高新区核心区的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搭建了科创服务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已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278家。
“目前,我们已成功孵化出甘肃皓天医药、甘肃一德新能源、甘肃青宇新材料等一批科技领先企业,并培育出白银康寓信、甘肃瑞德林、甘肃华隆芯等一批快速成长科技企业,形成了集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领域于一体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文龙表示。
白银市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以科技之“新”引领产业之“高”。目前,已认定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91家。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7次荣获国家考核优秀(A类)评价。此外,我国唯一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顺利投产,高纯铼条和高纯碲生产线填补了我省在该产业的空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9.5%,正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样品”变成“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