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
选择区域
市直部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最新发布

坚持“有解思维”确保“事要解决” 我市“兜底窗口”兜起群众的“急难事”

半天的时间,群众邓飞就领到了食品小摊点登记证。

2月17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邓飞告诉记者,他要开一家餐饮店,店铺已经装修好,也看好了开业日期,就差办理食品小摊点登记证了。
“上午来办证时,发现要上传的租赁合同必须是法人签署的,但合同是我爱人签的,改签又要交赔偿金,我只好求助大厅工作人员。”邓飞说,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他来到“跑一次没办成”兜底服务窗口,填写了“办不成事问题登记表”。
不一会儿,工作人员联系邓飞,协助他将营业执照经营方式由个人经营变更为家庭经营,并通过视频对店内环境、设施设备进行远程踏勘,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审批。
“想不到这个兜底服务窗口这么方便,让我们办事不白跑、有底气。”邓飞说。
“别的窗口办不了的,不论大事小情,都可以来找‘兜底窗口’。我们务必会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但并非大包大揽,而是专门受理和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跑一次没办成’问题。”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杨军来说。
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促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小事难办”问题,切实保障“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真正落到实处,按照全市解决群众身边“小事难办”问题、提升群众诉求办理质效工作会议精神,市数据局决定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跑一次没办成”兜底服务工作。
记者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中心设置的“跑一次没办成”兜底窗口格外醒目。此次推出的“跑一次没办成”兜底服务,在原有“办不成事兜底服务”基础上,明确将企业、群众办事经常遇到的难以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十种情形”作为“兜底服务”的触发条件,严格落实问题触发-研究解决-结果反馈-满意度回访的“四步法”闭环工作机制,明确了“受理登记”“当场即办”“联动快办”“提级督办”等问题解决方式,规范了“跑一次没办成”问题处置程序。
“跑一次没办成’兜底服务窗口可不是个虚架子,我们坚持每日晨会和每周例会调度研究,每周形成‘跑一次没办成’兜底服务工作专报,向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兜底服务开展情况。”市数据局局长张国俊告诉记者,自己作为兜底窗口的第一责任人,要与分管领导不定期到现场调度,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兜底服务窗口首席,推动“跑一次办不成”兜底服务的落实。
为做好兜底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明确了“跑一次没办成”问题“触发”机制,要求中心窗口人员要主动报告,窗口首席要做好每日排查,专职引导员要做好咨询引导,中心要加强晨会调度,确保“跑一次办不成”问题在中心内部得到有效反馈。同时,也向社会公布了“跑一次办不成”兜底窗口服务电话、问题反馈二维码等外部反馈方式,确保申请人反馈问题渠道顺畅。
自“跑一次没办成”兜底服务开展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已为企业和群众研究解决办理难题3件,办成3件,兜底帮代办18件,让过去跑一次“没办成的事”,如今“能办成了”,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坚持“不得说不”的“有解思维”,全面提供可感可知的“兜底服务”,确保企业群众遇到的每一个“跑一次没办成”问题都能“有地说、有人听、有人办”,让“跑一次没办成”兜底服务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王牌后盾”。

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