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陇南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陇南市贯彻落实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陇政发〔2023〕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陇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省驻陇南有关单位:

      现将《陇南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陇南市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陇南市贯彻落实计量

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22〕59号),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推动陇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计量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社会计量溯源意识不断强化,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建、改造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0项以上,市级最高计量标准达到25项,县级最高计量标准达到6项以上,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项以上,培养造就一批计量人才队伍,注册计量师获证人员达本单位实际在岗技术人员(从事计量检定校准检测工作)总数的80%以上,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达到100家以上,全市强检计量器具检定率达到95%以上。

     到2035年,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计量”工作格局,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民生计量得到充分保障,建成符合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计量基础研究与合作

     1.加强重点领域科研项目和检定项目的合作。立足我市区域经济特点,加强“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领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开展碳计量、民生计量、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和气候监测等基础领域的检测技术发展,开展前瞻性研究和能力储备。努力构建以计量前沿科研为主体、计量科研创新发展为手段、服务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的计量技术创新体系,夯实我市计量技术基础。(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2.积极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积极参与国家、省级计量数据中心和计量数据应用建设,加强计量数据统计、分析和利用。运用在线监测、远程校准等数字化技术,推行数字校准证书,促进计量器具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3.营造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环境。发挥我市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和产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鼓励各类技术机构创新计量技术,加快校准测量能力建设,推进陇南计量测试基地一体化建设,打造计量科技创新基地。促进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计量、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等融合联动的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二)强化计量应用服务

     4.提升制造业计量保障能力。围绕我市“三城五地”、“十大行动”发展战略部署,突出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酿酒、中医药及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领域建立健全计量标准。解决一批测不了、测不全的资质问题,增强促进产业发展的计量技术保障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全周期和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引导企业建设高等级、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精密检测系统,推动计量测试服务与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合,提升质量控制智慧管理水平。(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配合)

    5.助推能源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清洁煤电、化工、光伏、风电等能源领域专用测量设备和技术运用,健全碳计量标准装置,建设能源产业计量服务支撑体系。聚焦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合金硬质材料、碳酸钙等新兴和高技术产业,开展计量技术指标的研究和应用。积极开展智能电表远程校准、充电桩在线监测、大气压力计智能化检测等测量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6.服务农业高效发展。围绕陇南特色山地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加强产地环境监测评价、营养品质检测评价、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和生产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计量测试技术及标准物质研究,为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存储、物流、贸易等提供全链条计量服务,助力我市核桃、花椒、油橄榄、茶叶、中药材、新能源、文游康养、白酒酿造、非金属、有色冶金、现代物流等十一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7.服务绿色陇南建设。提升“美丽陇南”、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类计量标准能力建设,为陇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计量技术支撑。推进重点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鼓励支持有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建立碳计量标准装置,开展碳计量工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计量主体责任,指导企业科学配备、依法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支持重点耗能行业有效节能降耗,推动能源计量与碳计量有效衔接,积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能效标识、水效标识监督检查,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8.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围绕精准医疗和创新中医药等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建立医用化验设备、治疗设备检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强对医药检验检测设备监管,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根据地质、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防御领域的计量保障需求,建立蒸发传感器、雨量标准球等计量标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矿山、建筑施工、社会稳定和安全等安全领域相关计量器具的研制生产和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9.服务交通计量技术发展。针对机动车测速装置和机动车声污染、尾气排放在线监测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设施等开展计量测试技术服务,确保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科学准确。加强交通监管设备等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和检定能力建设,持续提升计量对交通运输的技术保障能力,服务智慧交通建设。(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三)加强计量能力建设

     10.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面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及重大民生需求,构建链条清晰、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市、县区两级量传溯源体系,破解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问题。落实地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指导性目录,优先建立实施计量强制检定工作所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大力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覆盖率,填补重点量值溯源链建设空白。(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配合)

     11.促进计量技术机构可持续发展。加强计量技术资源统筹规划,通过技术协同、能力共享、共研共建等方式,推动计量技术机构科学化、持续化和优质化发展。市计量所在做好法制计量监管保障与计量公共服务的前提下,加强应用计量科学技术研究,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头作用。市、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进一步强化法制计量工作,落实好强制检定职责,持续稳定为社会提供基础性、公益性量值传递与溯源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项授权等形式支持其他各类计量技术机构发展,逐步实现各类计量技术机构优势互补、有序竟争、共同发展。(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配合)

     12.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平台,着力培养陇南高层次计量领军人才和计量科研团队,建立陇南计量专家库。搭建计量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开展计量技术“传、帮、带”和计量技术比武活动,增强计量专业技术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加强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计量标准考评员队伍建设、计量专业职称评聘以及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升计量人才队伍层次。(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13.提升企业计量能力。通过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等方式,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工业测量过程和测量数据的管理,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落实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和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协同开展研发应用,建立创新高效的企业计量服务保障体系。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14.落实区域计量协调发展。围绕筑牢陇南长江上游安全屏障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东西协作”共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计量服务协同平台,同时依托西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完善区域间协调通报机制、互认合作机制,整合利用好区域优质计量资源,充分释放计量基础设施效能,研究解决区域共性问题,缩小区域计量发展差距,加快构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计量支撑服务体系。(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配合)

     15.服务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依托现有各级技术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民营检测机构,加强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技术服务。(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配合)

   (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16.积极参与计量法规规章体系建设。推动全市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法律法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宣传指导。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参与规范制修订和推广运用,提升计量法律法规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17.落实计量监管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抓手、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检查,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广应用国家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平台(e-CQS),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转变。开展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和标准物质监督检查,保障计量单位统一和标准物质供给质量。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快速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大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18.加大民生计量监管力度。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民生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督管理,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强化市场计量监管,明确市场主办方对计量违法行为的主体责任,明确使用单位的管理责任。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医疗器械、环境监测、安全防护、加油(气)站、餐饮业、商场、眼镜店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的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大对衡器、水分测定仪等涉农计量器具和种子、农药等农资类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管和保障力度,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延伸。(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19.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建立完善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体系。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对失信主体加大监管频次,将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到实处,为“诚信陇南”建设助力。(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配合)

     20.严格计量执法。加强计量执法协作,推动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信息共享,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强化依法移送、依法办案意识,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规范计量服务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快速查处民生计量投诉举报。(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配合)

     21.促进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力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构建多元、开放的法制计量新格局。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通过推行计量校准机构自我声明、公开公示,规范各类市场计量行为,促进计量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对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检验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各县区政府负责,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汇聚推动计量事业发展合力。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计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由市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建立,教育、科技、工信等部门参与的计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计量工作,推进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计量工作格局。各县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制定具体措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本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落地见效。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县区政府要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予以支持,加强计量强制检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等公益性工作经费保障。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发展改革委、科技、人社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对计量科技创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先进测量实验室建设以及计量人才培养和引进予以政策及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源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参与产业计量、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

   (三)推进计量文化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强计量科普宣传和文化建设,结合“5·20世界计量日”等活动,组织开展法定计量单位、计量科技知识、计量文化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对计量的认识和关注。大力传播计量文化、弘扬“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的计量价值体系,积极开展计量先进典型和榜样宣传,不断增强广大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狠抓工作落实督查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建立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本实施方案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市市场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测,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开展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对策,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政府。


《陇南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